瑶 族 发 源 圣 地 , 江 南 天 然 药 库
电话:19007155166
当前位置:首页 > 瑶乡发源 > 古瑶传说

张 师 山 古 今 传 奇

发布日期:2022-11-14 16:45:53 来源:杨伟民 点击量:848

 在湘北鄂南,湖北省通城县马港镇和湖南省平江县冬塔乡交界处有一座名山,叫张师山,古时曾名白云山、天竺山,海拔692米,紧邻冬桃山,与伏羲氏研制八卦的天岳幕阜山之一尖峰遥相呼应。山顶原有白云观,汉后改名张良祠,现为张良庙,历两千余年,供奉张良和观音菩萨两位主神。在唐代,张良庙尚有上、中、下三重,规模较大。后渐毁于战乱,现存建筑面积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山腰有块石垒就的高高城墙围住,相传为明末李自成大顺军所建,内为白云寨。城墙有东、南、北3面,各有一座石门相通,西面为悬崖绝壁天然屏障,易守难攻,真可谓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张师山因地扼鄂南湘北交通要道,故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其山势险峻,植被丰富,怪石幽洞,景点众多,金岩、穿岩、吊岩,灵台、玉印,巨嘴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和数千年的历史人文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使得张师山具有无穷魅力。每当晨曦初露,烟浮雾霭,紫云笼罩,气象万千;四顾沟壑纵横,峰峦重叠,悠远恬静,美不胜收。至夕阳初收,西眺洞庭烟波浩淼,天水一色;南望湘北农舍田园,星罗棋布;北极鄂南丘陵起伏,万千锦绣;东览幕阜龙盘虎伏,奇峰错列,真人间仙境。

     这是一座历史人文名山。秦末汉初,黄石公云游至此,留下许多传奇故事,今五里左港善缘谷有黄石公授书张良等系统展示。汉相张良功成名就后辞官至此修行,至高祖刘邦亲往张师山恳请张良出山,更为当地百姓传颂千古。明万历年间,山脚马洞杨姓家族设馆延师授徒,所有17名学生由塾师带往武昌府乡试,全员中举,为科举史罕见,邑侯臧石(山东济宁人)亲自题联(“济济入贤关仅少瀛洲全璧   森森参圣域更多元凯一筹”)送匾以示祝贺。后17人大多进仕为官,故而留下“马洞杨,纱帽摄猪糠”的千古佳话,塾馆所在村落从此改名“教发坡”了。带队塾师在武昌临时起意,报名参考,却独独意外落选。主考官见其才学不错,教的学生又个个成才,有意提携,据实情出对“徒中师不中”,言明对上即可给予功名。对高才塾师而言本是易事,奈该塾师仓促之间思路闭塞,竟半天对不上。回家兄长问其头尾,塾师讲完经过,膝上一掌,叹曰“唉,人乖命不乖哟!”,兄长气得劈面一掌:“猪脑壳,你这话当时怎不说?!”

    山以人名,这更是一座神奇的山,一座有仙气的山。山上有张良庙,庙门有联得黄石公助 熟读兵书 佐刘终成帝业;从赤松子游 精通玄理 使君得保天年。庙规模不大,可名气不小,因汉相张良晚年居此修行而名震湘鄂赣,非同凡响。张良庙前原有张良塑像,像前有一石碑,上书汉天一柱四个大字,相传为汉高祖亲书,惜文革时被毁。当代诗词作家、平江人罗卿能先生题联:“风光铺四景 东眈幕阜 南眺梧桐 北瞰银山 西望洞庭  漫与渔舟归夕阳 ;往事越千年 李闯屯兵 葛洪说法 刘邦试剑 留侯辟谷 好携樽酒访神仙”,是张师山的全面写照。坊间遍传此庙神灵,有求必应,故历数千年香火不衰,信士如潮。

 

           张良辞皇封 居此辟谷

 秦末汉初,四年多楚汉争霸,最终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政权。刘邦称帝后,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几年之间几乎杀尽功臣良将。帝相留侯张良见势不妙,与其师黄石公商议,于汉高祖六年称病辞职,留诗一首(十年艰战起干戈,龙争虎斗相汤磨。今日辞君臣去也,驾前无我待如何!)悄然离京,遍游名山大川,于洞庭湖畔,幕阜山侧,寻到此白云山,见吴头楚尾,山势险峻,风景秀丽,紧邻天岳,乃入山辟谷修行,终得道成仙,此后人称张师山。此事通城平江两县县志均有记述,民间传说更是丰富神奇。

    西汉立国不久,韩信韩王信彭越英布等重臣被杀,贤良尽去。逢内有诸侯叛乱,外有匈奴入侵,而国已无可用之材,高祖刘邦焦头烂额,这才想起张良尚在民间,遂行文天下寻找,得知张良在湘鄂交界处之白云山隐居。派员宣招,不应。于是放下身段大张旗鼓亲往拜访。既邀老臣贤相出山匡扶汉室,又借机游山玩水,且可趁机大肆宣扬敬贤士尊功臣之君恩,以期些许挽救诛杀功臣的不好名声。因刘邦此行,这一带留下黄帽山、黄岸(皇安)市、黄旗坳丶白旗坳丶虹桥丶黄泥湾等有关地名至今。

    话说当日刘邦来到张师山,见山顶一草庵,院内炉火未灭,壶内冒出热气。但不见人影,只有一白鹤静静的看着陌生的来人,并不害怕。刘邦知张良刚刚离开,见桌上有文房四宝,乃提笔写道:

    寡人排驾到荒山,不见贤臣空见庵。

   日映山花惊眼赤,风吹竹叶透心寒。

   炉中闪烁水犹暖,桌上湿毫墨未干。

   书剑琴棋依然在,不见子房朕不还。

 

    刘邦刚写完,旁边的白鹤突然伸出长长尖尖的嘴巴,衔着诗稿飞出门去。不一会儿,白鹤又飞回来了,嘴里衔着一篇诗稿交给刘邦。刘邦知是张良回信了,展开一看:

  昔日辞君不自由,白云山上度春秋。

  青山林内三生舍,红蓼灌头一小舟。

  玉带解还天子去,芒鞋竹杖是吾俦。

  明君宠幸折老朽,江山自有后人扶。

 

    刘邦看了,心有不悦。然国事体大,放下不满,回到草庵,复诗回去:

  十度宣君九不朝,关山阻隔路途遥。

  明知子房神仙法,点石成金不用烧。

  长安缺少擎天柱,殿上无贤挂紫袍。

  兴国安邦仗君力,寡人翘首盼留侯。

 

    白鹤又将诗传送过去,刘邦希望张良回心转意。哪知白鹤再次带来的消息使刘邦十分失望:

  不恋功名避世尘,泉边林下自怡情。

  野花结籽知春去,溪草萌芽识岁更。

  涉涧过时鸥自熟,采药来去鹤相迎。

  清风明月不计时,闲诵黄庭一卷经。

 刘邦见张良决意不再出山,伤心不已,只好带着随从怏怏不乐准备下山,忽然张良骑着白鹤从天而降。只见张良头挽青巾,脚踏芒鞋,身穿百纳衣,腰系吕公绦,跪倒在刘邦面前,失声痛哭:感谢皇上知遇之恩,屈尊万里看望。然良已年迈体弱,且散漫成性,恕难从命……”刘邦扶起张良,咽泣道先生能见寡人一面,此愿足矣,寡人不再勉强先生。君臣缘份已尽,望先生早入仙班。

   张良再次叩谢,顺手扯过一根丝茅,望北一抛,丝茅化作一道彩虹。张良拉着刘邦的手说:皇上不要怕,微臣难以报答天恩,谨以小术送各位直回长安,以免跋涉之苦。刘邦见他诚心,点头同意,率侍从踏上云中虹桥。回头望时,只见一只白鹤在云中展翅翱翔……

      李闯图再起 依寨潜行

   明朝末年,陕北米脂人李自成随高迎祥起兵造反,后称闯王。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顺国永昌元年)三月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元朝灭亡。但李自成进京后约束部下不严,重臣牛金星等纵兵骄逸,贪图享乐。加之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勾结清兵入关,41天后李自成兵败南奔,于次年率12万残部来到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天岳幕阜山地区,据湖北通城、崇阳、通山,湖南平江丶临湘丶岳阳,江西修水数县,意欲以此为根据地图东山再起,张师山自亦为李部所据。后李自成于通城九宫山独自拜庙时意外为附近姜姓乡民所杀,李自成侄子、大将李过率部灭姜家合族老少千余口复仇。然主帅已失,起义军渐渐瓦解,李过于幕阜山之黄龙东麓黄龙寺出家,牛金星改姓刘潜入江西修水为民,余部亦多于幕阜山地区分散为民,故有48寨之说,张师山上白云寨即为48寨之一,盛时有众万余。很久以来,湖北通城、湖南平江出美女闻名于世,恐怕与米脂的遗传有关。也因李自成攻占北京城以后,明庭后宫无数美女均为大顺军所获,后随军携至通城平江一带,就地定居为民,极大地改良了这一带的后代颜值。通城一带此后流行民谣:张(献忠)打铁,李(自成)打铁,打到半夜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切而(回家去)打夜铁。打个刀者快又快,割落婆婆九兜菜。打个刀者锋又锋,一刀割落九兜葱,意指张献忠李自成起兵造反,半夜打铁锻造刀剑。婆婆、九均指皇上。割他的菜,切他的葱,即指取他项上人头。通城人因之一向具有不服周的造反精神,即后来的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罗帅燃烽火   秋暴建政

        (一)历史背景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宁汉合流,反共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面对血腥的白色恐怖,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中共湖北省委、中共鄂南特委相继部署秋收暴动,组织工农拿起武器,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暴力,武装夺取政权。

   通城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山多,纵深广阔,进退自如,历为兵家必争之地。1925年春,马港桥背人赵世当就在武汉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受老师董必武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通城县第一名中共党员。当年夏天,赵世当受命回乡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组织,于冬天在张师山脚建立了通城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黄家边党小组。19268月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0月成立了中共通城县委(初名中共通城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通城的党组织发展、农民协会等各种群众组织的建立、农民武装的发展壮大,在湖北乃至全国都属走在前列,全县有农协会员3万余人(全县总人口21万),武装农民3千余人(主要为九岭南乡人),工会会员6千余人。通过“三杀”(杀贪官污吏丶杀土豪劣绅丶杀流氓地痞)、“两抗”(抗捐丶抗债)丶“两减”(减租减税)“一反”(反天主教)斗争取得的巨大胜利,结合迎接北伐军进通城,通城县的国民党县政府和国共合作的县党部基本掌握在共产党手中,通城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19276月,赵世当率南乡(今马港镇)农军,凭借九岭天险,成功阻击欲南下长沙的夏斗寅叛军,激战一整天,歼敌百余人,迫敌退回通城县城。几天后,又组织大规模农军进攻县城,将夏部逐出通城,得枪400余支,弹药等物资无数。

(二)暴动经过

  19277月下旬,正在武昌理工大学读书的中共党员、湖南衡阳(今衡南县荣桓镇)人罗荣桓,受中共湖北省委派遣,以省农协特派员的身份来到通城,指导农民运动,策划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罗荣桓与中共通城县委一起,在张师山脚下两省交界的黄家边、第一个党小组组长黄云岸家屋后的土洞里,成立了通城县暴动委员会,8月上旬组织农军对县城发起了一次攻击,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820日,罗荣桓、王武扬(国民党通城县长、中共党员)、赵世当(中共通城县委副书记)叶重开(崇阳县原民防团长、农军队长、中共党员,率80名农军到通城)等策划,通城、崇阳两县农军联合智取通城县城(县城内应为张师山脚下的黄云岸所率50余农军骨干,攻城主力为赵世当所率九岭马港至张师山一带南乡武装农民),消灭了通城县团防局,活捉了反动团总刘秀波,组建了我党第一支正规农民武装——通崇农民自卫军(罗荣桓任党代表),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推翻了一个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县级人民民主政权,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国民党岂能容忍?国民党中央命令驻嘉鱼、蒲圻(今赤壁)的13军前往通城镇压。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罗荣桓和中共通城县委决定,保存革命火种,避敌锋芒,转师修水,参加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4日,罗荣桓率通崇农民自卫军主力和党政机关人员600余人主动撤离通城,东赴修水(赵世当黄云岸等留通城继续领导革命斗争)。当晚宿营麦市,后半夜被国民党13军及地方反动武装一万余人追上包围。一场恶战,许多人牺牲了,一些人跑散了(自卫军总指挥王武扬跑错了方向,一人潜回安徽老家从此脱离革命后病死故乡)。拂晓前,面对20倍于己之敌,罗荣桓叶重开率160余人成功突出重围,到达修水,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特务连,上级从前来参加秋收起义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派谭希林来担任连长,罗荣桓继续担任党代表,叶重开任副连长。秋收起义后,这支队伍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警卫部队的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是渐渐被史学界认可的“通城八二O暴动”。

(三)深远影响

罗荣桓同志领导的通城“八·二O”暴动,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主要可以归纳为:

1、通城秋暴打响了全国秋收暴动第一枪,点燃了全国秋暴烽火。通城820日武装暴动成功后,831日通山县暴动,9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20日公安、石首、松滋、沙县起义,11月黄麻起义和海陆丰起义,次年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等,数不胜数,呈星火燎原之势。

2、通城秋暴建立了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首次实践了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证明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行性,为我党建立自己的政权提供了经验。

   3、通崇农民自卫军移师修水,成为秋收起义三大主力之一。通崇农民自卫军(后改编成特务连)是秋收起义队伍中唯一经过多次实战锻炼的(6月初于通城九岭据险阻击夏斗寅叛军千余人南下,激战昼夜,毙敌百余,打得夏叛军败回通城县城;②几日后数千人围攻县城东西南三门,夏叛军姚德安团仓皇北逃,农军缴枪400余支;③8月上旬试攻城;④820日暴动,成功占领县城,全歼国民党保安团,俘虏200余人,缴获枪四五百支;⑤95日晨麦市突围,以五百余人对敌13军两个团及地方反动武装七八千人包围,成功突围后160余人到达修水参加秋收起义)、有党组织严密领导的(820日通崇农民自卫军设立党代表制,罗荣桓任党代表,这支部队建立之初就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有较强战斗力(被指定为师部特务连,实为警卫部队,秋收起义后“成建制归队”即为明证)的队伍,为秋收起义及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4、通崇农民自卫军党代表的设置为“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为毛泽东军队党建、党指挥枪治军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通城“八·二0”暴动成功后,组建的通崇农民自卫军,首次在正规农民武装中设立党代表,罗荣桓同志代表党领导这支队伍,下辖两个大队6个中队18个小队,负责人基本上都是中共党员,其他党员也都分散到各个基层单位,并在其中起到核心作用。所以这支队伍从成立之初就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具有很强的战斗力。秋收起义后,绝大部分起义队伍都打散了,唯有罗荣桓领导的以通崇农民自卫军为主体的师部特务连“成建制归队”,引起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经询问罗荣桓,才知党组织在这支队伍中发挥核心作用,才有了后来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同志重视军队党的建设,罗荣桓同志又成为我军首批7名党代表之一。罗荣桓同志从19278月即开始从事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到解放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一直重视并亲自主抓军队党的建设,所以在他1963年去世后,党中央给他“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奠基人”的高度评价。

   5、通城秋暴成功牵制了敌人兵力,为鄂南暴动提供了支持和保障。通城暴动成功,并建立了县级政权,引起国民党极大恐慌,北边驻蒲圻、嘉鱼的国民党第13军主力南下攻通城,这就客观上吸引了敌人兵力。通城承担了压力,就客观上减轻了99日鄂南暴动的压力,间接为鄂南秋暴提供了支持。

   6、通城秋暴造就了一位共和国元帅和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奠基人,为通城苏区的创建提供了干部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罗荣桓从一介年轻书生,成长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

罗荣桓从19278月担任通崇农民自卫军党代表,到秋收起义前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特务连党代表,到“三湾改编”我军第一批7名党代表之一,到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主要更是最早从事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为我军党的建设、政治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党中央毛主席给他评价为“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奠基人”。

     罗荣桓不仅仅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功勋卓著,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成就在我军也是非常突出的:一、建立了最强大的山东根据地,统领中共最强大的军事集团。19393月罗荣桓率部进山东,建立抗日根据地,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挫败5万余日伪军对山东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扫荡”。1943年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全盘主持山东党政军工作近3年,是绝对的军事首长,而且是党政军一肩挑,统领正规军27万人,占当时中共军队三分之一,另有60万武装民兵,是中共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山东抗日根据地也是中共最强大的根据地,毛泽东主席评价说“一个罗荣桓去了活了一盘棋”。二、抗战胜利后,根据党中央指示,罗荣桓率9万精锐之师远赴东北,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的中坚力量。之后和林彪组建了强大的第四野战军。三、罗荣桓所部留在山东的20余万正规军,成为后来新组建的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四、参与指挥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在东北,罗荣桓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书记是彭真)、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委(政委是林彪)、东北野战军政委,主持组建二线兵团,将东北野战军由11万人发展壮大到150万人,占中共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辽沈战役中,罗荣桓坚决执行中央战略决策,对夺取辽沈战役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后作为四野政委参与指挥平津战役,主持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工作,争取了北平和平解放,其战功彪炳千秋,评为共和国元帅可谓名至实归。作为我军非常难得的军政全才,19631216日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主席十分悲痛,几夜难眠,题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常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特别是最后一句,可见罗荣桓在毛主席心中有极重的分量。

       国共据雄关  齐御外侮   

    1931年,日本驻沈阳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占领我东北全境。1937年又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三个月拿下武汉,三个月攻陷上海,一个星期占领南京。几年间,日寇疯狂屠杀我军民数千万人,使我中华民族遭受历史以来最大的劫难,几近亡国灭族的边缘!蓄谋已久、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铁蹄踏遍我大半个中国,在我华夏大地可谓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然而,日寇在攻下武汉,来到鄂南湘北,意欲剑指长沙,打通我西南大后方通道时,于长沙之北的湖北通城遇到了九岭防线的强力阻击。以九岭雄关为中心,湖南临湘丶岳阳新墙河丶平江,平江通城共有之天岳黄龙幕阜山、张师山,通城北港丶九岭、云溪丶麦市天岳关、鸡笼山、塘湖和江西修水之苦竹岭等近百公里区域,组成保卫长沙的第一道屏障,因武(汉)长(沙)公路于此经过,为日寇大部队、重武器和辎重通往长沙的必经之地,所以也是一条最重要的防线,故当年湘军名将曾国藩曾向朝庭上书欲保长沙,必保九岭,张师山亦为九岭防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此先后部署十几个师,王甲本、鲁道源、罗启疆、侯镜如、李仙洲、杨森、杨汉域等一大批抗日名将率部据守。中国共产党通城等地方抗日武装、中共湘鄂赣省抗日游击纵队(江渭清司令领导的抗日游击第三纵队驻通城药姑山)、八路军359旅旅长王震政委王首道率领的南下支队、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5师、张体学率领的新四军第14旅,以及附近数县民众参与,六年间,中国军队在此和日寇大小三百余战,较大规模的长沙会战4次。特别是九岭天险,中日双方反复攻防争夺,殊死较量,日酋冈村宁次两次亲赴通城指挥督战。日军付出了10万人左右的伤亡代价,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军始终没有攻破九岭防线,所以抗战史上有“守在长沙,战在九岭”一说 期间可圈可点的抗战经典难以数计,现简述4件:

       其一,无名英雄墓旌表英烈。国民革命军第92师参加台儿庄战役后,又经昆仑山争夺战、武汉保卫战,于193811月退守湖北通城县西北,驻防长沙会战九岭防线之云溪麦市天岳关一线,一边休整疗伤,补充兵员,一边又参加4次长沙会战,尤其在通城九岭一线多次对日作战。在儒将梁汉明师长率领下,92师奋勇杀敌,屡立战功,然亦伤亡惨重,一两年间伤亡将士逾万人,且大部分为无名烈士(许多刚补充进来的士兵连名字都来不及登记就拉上战场,他的班长都叫不出他的名字,几个小时就牺牲了)!为纪念这些抗日英烈,梁汉明主持,在驻地天岳关修建抗日阵亡将士墓园(1988年通城县重修时改名为无名英雄墓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抗战以来第一个国家烈士公园。为此,梁汉明师长亲撰墓志铭,国军第92军军长李仙洲、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均予题词,蒋介石亲笔题词气壮山河托薛岳转来,以资褒奖。在陵园现存不多的有名烈士墓中,有个来自安徽涡阳县的孙鸿基连长,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薛岳司令长官称为孙大英雄19394月在九岭阻击战中牺牲,被国民政府追授为少校营长。其妻子段淑珍从报纸上知道丈夫牺牲的消息,历尽艰辛跋涉千余里寻到通城天岳关,于荒山野岭之上,孙大英雄墓旁搭一茅棚,于附近开荒种地,兼靠当地善良百姓接济,为英雄丈夫守孝三年。孙大英雄抗日事迹为万人景仰,其妻孙夫人的至深爱情感天动地,至今在当地广为传颂!

     其二,鲁道源立马九岭1941年元月5日,日军抱着没多大指望的进攻九岭关,国民党守军新10师师长高某畏敌南逃,日军趁机占领九岭核心阵地,正待增援巩固。薛岳急令正在带病休假的58军副军长、滇军名将鲁道源兼领新10师师长,率部连夜冒雨赶赴九岭前线,与敌激战二日,终于将日寇又赶回通城县城,是为著名的九岭大捷。战后,鲁道源将军于战地公路旁九岭下石井建纪念亭,亲书立马九岭四个大字,并题诗一首滇南健儿镇此间,三捷长沙敌胆寒。立马九岭歼顽敌,屡教倭奴弃甲还!读来荡气回肠。鲁道源属下一部曾驻防离九岭20里的张师山,鲁军长亲题联于山顶庙门:山镇通平岳   灵显智勇仁,并曾多次登临对面幕阜山主峰,于峰岩上题写雄霸南天,其字迹苍劲雄浑,至今尚存,成为幕阜山一景。                           

       其三,杨汉域大破倭寇。193910月,川军抗日名将、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杨汉域将军率所属134师于九岭防线苦竹岭阻击欲绕道修水进攻长沙之敌。日寇狗急跳墙,疯狂进攻,国军据险阻击,拚死苦战。日军终被击退,中国军队大获全胜。战后,杨汉域将军于战地山岭巨石上刻下大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  蜀人杨汉域率精卒五千大破倭寇于此,其语豪气干云。其石、字至今尚存,观者无不心潮激荡,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英雄豪气油然而生!

       其四,新四军五战士勇战強敌保军粮。19456月,在鄂南通城一带抗日的八路军王震南下支队和新四军张体学14旅主力转赴湖南,在通城大坪方仕嘴吴家祠堂存放有一万余斤军粮,留下张部某副排长率4名战士看守。此情报被汉奸县长谢天香侦知,报与驻通城县城日军司令官高桥荣二郎。22日,高桥和谢天香率150余名日伪军前往方仕嘴抢粮,满以为手到拿来。新四军五战士依托有利地形,巧作安排,英勇杀敌。日寇先后组织3次进攻,我新四军战士每次都是静静隐蔽,待敌靠得最近时突然开火,打一阵又迅速转移阵地,灵活机动的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敌人摸不着头脑,摸不到我军实力,于开阔地进攻又是送上门来主动挨打,还以为情报有误,高桥气得差点杀了谢天香。三次进攻共死伤近50人,在我附近药姑山、大云山增援游击队到来之际,携几十具尸体退回县城,而我军无一伤亡。这一新四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至今在通城大坪一带传为美谈。

 

     国民政府新闻部门称九岭防线为日军侵华悬崖。驻守通城多次进攻九岭而不可得的日军日记中,哀叹九岭雄关为不可逾越的鸿沟。日寇在此苦心经营6年,几乎是原地踏步又回到战前原点。长沙保卫战历时6年,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耗时最长的一次大战役。也成为14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大胜利,创造了战争奇迹。国民革命军一线最高指挥官薛岳创造的天炉战法被载入抗战史册,薜将军成为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最多(10万)的国军将领,因之被称为战神。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王震王首道张体学的威名也在这一带家喻户晓,令日寇闻风丧胆。六年间,国共双方最高层均一直密切关注长沙保卫战九岭前线战况,国民政府中央新闻机构及湘鄂赣地方媒体从未间断对九岭战事的报道。甚至无数次报纸上出现今日九岭无战事敌我在(通城)城郊呈对峙状态通城方面敌我在对峙中九岭前线战事无变化之类几个字的报道,可见当时九岭前线的战况之重要,高层关注之密切,为战史罕见。

     在张师山北约4公里的灵官桥石背徐家,有个传奇女子徐石英,1923年出生,毕业于黄埔军校9期,能歌善舞,文武双全,可双手同时写不同的字句,使双枪百发百中,抗战期间参加国民党82师(师长罗启疆)任中校参谋,曾随师部驻灵官桥石背。与黄埔四期毕业的副师长杨通贤(贵州沿河人)结婚,夫妻同心保家卫国,守南京,战武汉,据九岭拱卫长沙,杀敌立功,传为佳话,后人所熟知的“双枪老太婆”,许多经历即取材于她。82师有两名士兵在这里做了一件坏事:距灵官桥两公里处的飞坳徐家大屋,有个晚清武举徐少彭,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一生习武。惯使一把120斤的大刀,形如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每出行,喜欢骑一匹健壮的大白马,大刀则由2名壮汉抬着跟随。徐少彭可一手托起两百多斤的大石磨,可张开五指随意抓住一个成年男子的脑袋将其提离地面如同抓着一把稻草,可一肘夹住一条小牛犊悬空到水塘边给牛洗脚。当年有一次日寇来到徐家大屋,徐少彭就曾“以礼相待”:将几盏茶放在大石磨上,一手轻轻托着向日酋“敬茶”,日酋惊为天人,吓得在徐家一带不敢胡作非为。徐少彭17岁时到武昌府武考,120斤的大刀舞得呼呼生风。突然,可能是手心出汗,大刀脱手飞出,考官等众人惊呼不已。徐少彭急中生智,待大刀快要落地时,后退一步,用脚后跟将大刀反踢再飞起来,再抢前两步纵身接住大刀继续表演,观者掌声如雷。表演毕,主考官招呼近前,问道“你功夫不错,但怎么刚才刀脱手了?”徐少彭气定神宁,随机应变:“回大人,并非小人刀脱手。这是小人自创的一招式,叫‘落地不沾灰’”。考官大喜,少彭得中武举人。1939年罗启疆部参加长沙保卫战驻防九岭灵官桥飞坳一带,一个连驻飞坳徐家大屋。一些士兵经常缠着徐少彭要他表演刀法,学习武艺。一次,两名士兵抬出大刀又要徐少彭表演,一人失足,生铁铸就的大刀掉在天井石上摔成两截。徐少彭年纪也大了,懒得再舞刀,就没再管它了。徐少彭1949年去世。1958年,大办钢铁,公社里派人把两截断刀收走炼铁,一件珍品遂淹没不再……。

       平民仰仙威   见证传奇

   白云山自汉张良后又称张师山,因张良而成名山。山上白云观改称张良庙,两千多年以来,求应灵验,信士甚众,香火鼎盛,名声远播,且有不少灵异之事:

    其一,灵泉。山顶张良庙旁有一泉眼,地处山顶,印证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民谚。不仅地势高,且水质异常甘洌,饮后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一是终年不涸,无论连续大雨或干旱,无论饮者甚众或无人取用,此泉始终涨落无异。无法想象当年上万之众居于此山寨,饮用水是如何解决的。虽然多数人可能居于半山甚或山下,但山顶寨中人肯定不少。二是可以疗伤。曾有附近多位山民多次亲见,狐狸、松鼠等动物受伤破皮出血,来此将伤口浸入泉水中,或以掌沾泉水涂沫伤口。许多动物是有灵性的。因其世代久居于此,对大自然的了解甚至超过人类。它们一定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知晓了这泉水有镇痛甚或是疗伤功能,故代代相传。因此,当地人都说此泉水是神泉,可以缓解伤痛,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其二,神庙。人称此庙由张良大师成仙护持,故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如治病丶求子丶解困丶问前程丶改运程之类传说无以数计,难以尽述。在此记下笔者亲身见闻的两件事。

    一是自动灭火。大约是2002年八九月间,我利用周末和几位亲人自通城马港中塅村方向前往拜山。车至山脚,就见满目荒芜,一片焦土,同行的当地朋友说前不久这里发生了大山火,一座山几乎烧光。车无路可行了(近年新修水泥路直达山顶),我们沿羊肠小道步行上山,所见全被火烧,无一点绿色。快到山顶,离张良庙约两三米的地方,火烧痕迹嘎然而止。到山最高峰往下四周一看,不由人不称奇:山下山腰远看都是黑糊糊的,而山顶张良庙周围一圈树木柴草却安然无恙,就象小孩理发头顶留下的一小块顶记。进得庙来,我和有些熟识的庙祝陈先生聊起此事,陈庙祝眉飞色舞地讲起不久前的那次大山火:哎呀呀!张天师(庙祝称张良为天师)真的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有求必应哪。那一天我正在庙里午睡,突然被呼啸的怪叫大风惊醒,其中还有大炮竹一样的啪啪响声。我感到很不正常,爬起来出门一看,四周围火光冲天,热浪逼得我喘不过气来。原来山上发大火了。只见风助火势,火推风威,凶猛地向山顶扑来,还有那楠竹被烧着了,发出巨大的啪啪响声,真是吓死人!我一看,完了,四围火攻,很快就会烧上山顶,我无路可逃,死定了。稍一迟疑,我马上想起,我死也要和张天师死在一起。我回身进庙,在张天师神像面前倒头就拜,连磕响头:救苦救难的张天师神仙菩萨,救救我吧!拜了没有两分钟,我突然感到空气凉爽了许多,又听到屋顶有啪啪的雨点声。我跑出房门一看,外面却下起了瓢泼大雨。我顾不上淋湿全身,亲眼看着大雨浇熄了快烧到面前的大山火。我人一下子呆了,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只有张天师才有这样的法力啊

       二是冰雹绕道。大约是2008年下半年,也是六七月的样子。此时通城方面中塅村已将上山公路完成土方,开车可以接近山顶城墙了。在一个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再上张师山,又和陈庙祝聊天。老陈问我你知道前不久那次落冰雹吗?我立即想起,约十几天前,住在离张师山三四公里远的老家马洞村庵下屋的大哥打电话告诉我,大夏天的,下大雨时突然下起了大量冰雹,把家里两间放杂物的老式砖木结构盖土瓦的平房屋顶砸个稀巴烂,房间里全是冰雹,积了几寸深的水。村子里有两个人头上打起了大包,打死鸡鸭不少,水稻玉米瓜菜等被冰雹砸得一踏糊涂,几乎绝收。整个村庄土瓦盖顶的房屋无一幸免。我退休住在乡下的大姐夫还用手机拍下了视频,还将冰雹放在掌心拍照发过来给我看,足有乒乓球那么大,门前场地地面密密一层,天井里冰雹堆有半尺厚。难怪有这么大的威力!我在20公里外的县城,连小雨都没有。事后了解,那天下冰雹,由北向南呈一条约一公里宽的带,约跑了十几公里(太远的地方不知情)。在这条带线上,冰雹地毯式覆盖,带来的破坏极为严重。你看!老陈指着离山顶不远的两边居民点的几间瓦房,屋顶没有一片好瓦了,全部被那天的冰雹砸烂了。他回头又指着张良庙:我们这个庙都是盖的土瓦,而且正在落冰雹的这条线上,那天房前屋后落了不少冰雹,场地也落了一大片,鸡蛋大一个个,却没有一个落在张良庙的屋上,你说奇怪不奇怪?还不是张天师在显灵?!返回时,我特意绕道湖南下山,近距离察看老陈指看的山腰几间瓦房,真的是片瓦不剩,房里碎瓦成堆,房主还没来得及清理整修呢。

 

                                 湖北通城史志研究中心   杨伟民

                                                 20210905


在线客服
联系

电话

19007155166

手机号

15872841918

邮箱

744983445@qq.com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