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 族 发 源 圣 地 , 江 南 天 然 药 库
电话:19007155166
当前位置:首页 > 天然药库 > 医圣采药

李时珍采药通城县药姑山《本草纲目》有铁证

发布日期:2021-05-13 10:40:03 来源:胡柳成 点击量:1183

psb.jpg

  《本草》杂志2017年6月份刊登我撰写的《李时珍与通城名医胡春辉结缘考》一文后,咸宁市《香城都市报 》“深度·人物”栏又以整版报道了《药姑山下的吟探》“——解析通城名医胡春辉与李时珍的医缘”故事。少数朋友不以为然,来信来电问我:李时珍真的来过通城吗?会不会是你臆造的?有史料记载吗?作为李时珍文化的爱好者,通城县药姑山文化的热心人士,现就《本草纲目》上一处关于通城县的记载,撰文与朋友们分享。

《本草纲目》众多版本的第十卷“金石部”之“礞石”药名里都是这样记述的:      
                    “礞石”
                 (宋《嘉祐》)

  “〖释名〗青礞石  时珍曰:其色濛濛然,故名。”
  “〖集解〗时珍曰:礞石,江北诸山往往有之,以盱山出者为佳。有青、白两种,以青者为佳。坚细而青黑,打开中有白星点,煅后则星黄如麸金。其无星点者,不入药用。通城县一山产之,工人以为器物。”

222.jpg

  11.jpg   


  为了更详尽的理解上述文字的意思,且先摘录《本草纲目》“凡例”之句予以为助:“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次以集解,解其出产、形状、采取也。···”“今既板刻,但直书诸家本草名目于药名、主治之下,便览也。”
  根据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一书是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的成书过程,“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王世贞《本草纲目序》),所载药物总数1892种的事实,对于“礞石”一条,可以看出不是作者新增的药物,而是从宋代1057—1060年间掌禹锡、林亿、苏颂奉朝廷之命编著的《嘉祐补注本草》,简称《嘉祐本草》,作者精简为《嘉祐》一书中而来。正名为青礞石,正名的来由,作者说它因为颜色“濛濛然”。下一条目〖集解〗中,作者介绍礞石的产地、品质、形态、加工、差异时说到通城一山出产“无星点”不入药的礞石。礞石,今之定义为“变质岩类黑云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或变质岩类云母片岩的风化物。属硅酸盐类矿石,分青礞石与金礞石两种。青礞石为绿泥石片岩,应用较广,金礞石为云母片岩。中国凡有云母矿山处均产,但以四川产者为佳。”(百度礞石条)。不入药的礞石为金礞石,非青礞石,也就是云母片岩矿石。
  《本草纲目》中的礞石药物原出于《嘉祐本草》,非李时珍新增374种之列,那么,何以见得“通城县一山产之”句最初出自于李时珍,而不是《嘉佑本草》的作者们呢?《本草纲目》一书,引用的典籍800多部,都有注明,作者自己通过考证新增的注解则标为“时珍曰”。如“礞石”卷下一药物——花乳石,“〖释名〗花蕊石。宗爽曰:黄石中间有淡白点···”“〖集解〗禹锡曰:花乳石出陕、华诸郡···”“〖修治〗时珍曰:凡入丸散,···”“〖发明〗颂曰:花蕊石,古方未有用者···”花乳石同是出于《嘉祐本草》,但““释名”为宗爽,“集解”为掌禹锡,“发明”为苏颂,只有“修治”为李时珍本人所注。由是看出,“通城县一山产之”句最初出自于李时珍笔下。

   通城县有这么一座产礞石的山吗?中国只有一个通城县,明属武昌府,与蕲春县同辖,今属鄂之咸宁市。“中国凡有云母矿山处均产”金礞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通城县先后涌现出了许多云母企业,如鑫光云母制品有限公司、中天云母制品有限公司、云奇云母制品有限公司、新宇云母制品有限公司,云母原料先是靠本地资源,后靠从县外进购。通城哪些地方是有云母的矿山呢?主要是云溪和药姑山。《通城县志》(1986年修订)第二十六章,矿冶工业卷后附有湖北长石矿简介:“湖北长石矿(代号1866)1966年上半年建于本县北港岭源,···隶属冶金部,由湖北省冶金局代管。以开采钽铌铁矿为主,长石、云母为次”。“该矿于“1980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发(80)50号文件批准停办。”现在矿井、工人宿舍尚在。该矿既然曾经开采云母,说明此处——北港岭源出产金礞石。
   那么,李时珍之言,礞石“通城县一山产之,工人以为器物。”依据是什么呢?此前无资料记载,他从哪里知道“通城县一山产之”的呢?《本草纲目》自问世以来,历400多年,经过中外无数学者、专家、平民参阅,其严谨的科学性无不令人叹服。作者李时珍为了编著本书,曾“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搜罗百氏”(《本草纲目序》),足迹遍及湖广、江西、安徽、江苏等地 ,亲自采摘研制尝试,随手记录,带回标本。除引用经过自己验证过的医典外,就是自己亲历实践了的材料才予以入书。所以李时珍此〖集解〗唯一的来源,就是他曾在通城县的这“一山”接触过礞石。
  “通城县一山产之”的“一山”指的是哪座山呢?前述湖北长石矿址位于北港岭源。岭源,通城西乡,为药姑山西南脉,距药姑山主峰三仙坦直径仅数里之遥 ,隔本人前文
《 李时珍与通城名医胡春辉结缘考》文中所考证的李时珍采药药姑山长驻的落脚点西冲村庄也只有十里之程。加之药姑山一带流传着有关李时珍在此山采药的许多民间故事 ,特别是通城许多人熟悉的诗句,更加印证了“通城县一山产之”的一山,指的就是“江南天然药库”药姑山。
                 
               

   箬姑山上百药全
    只差甘草与黄连
    东璧此行胜预料
    西冲库满返蕲川


   明代以前,通城县药姑山为瑶民聚居地,是瑶人心目中理想的幸福家园——千家峒。朱元璋称帝后,朝廷实行赋税改革,将数百年来对瑶民的免税制废止,从而引发瑶民抗税、官府剿瑶之戈。李时珍生活的年代为明朝中晚期,其时药姑山上的瑶民都因官府征剿或南迁或归隐汉化了,但药姑山地区瑶民的生活习俗尚沿袭,石砖石瓦的石屋,石缸石盆石罐的家用物件一直沿用至解放后。如今的药姑山上,到处都有石屋残墙,山下大坪乡内冲瑶族村药姑山古瑶文化陈列馆里,收藏着在此山上遗存下来的礞石钵。由是可知,400多年以前礞石器皿在药姑山一带当是随处可见之物。自然而然,李时珍在这里采药数月期间,会经常看见礞石器物,而且也很有可能使用过。所以后来编纂《本草纲目》,方有“工人以为器物”之句。

作者:胡柳成,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药姑山人,药姑山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在线客服
联系

电话

19007155166

手机号

15872841918

邮箱

744983445@qq.com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