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冲瑶族村原叫内冲村,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药姑山南端,地处赤壁、崇阳、通城和湖南临湘两省四县交界处,距通城县城25公里。是一个古老的瑶族村寨,是海内外几百万瑶族的圣地,也是瑶族的发祥地。2009年经县政府批准正式设立内冲瑶族村。2012年被列为湖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瑶族特色保护自然行政村。
目前该村保存着古井、神台、梯地、石墓、石庙、石柱等瑶族历史遗迹,沉淀着瑶族先民的文化气息。
2016年11月,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内冲瑶族村位于药姑山南端,地处赤壁、崇阳、通城和湖南临湘两省四县交界处,距通城县城25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365人,总面积2万余亩,其中林地面积1.5万亩,荒地0.5万亩,水田60亩,是边区、苏区、库区。
药姑山古名龙窖山,是瑶族先民祖居地。通城也是汉、瑶杂居之地,有着深厚的古瑶文化遗产。
2001年9月,中国瑶学会召开专家论证会议,确认“龙窖山能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峒相印证,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在通城药姑山古代民居群落还遗留有石寨、石洞、石井、石台、梯田、茶园等大量具有瑶族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址,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少数民族课题之一。
瑶民的先人在江汉平原一带,创造了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随后部分瑶民向北扩张,逐鹿中原,后因战争原因转而向南迁徙。《通城县志》记述:“元代前通城为汉瑶杂居地,后因战乱,瑶民渐入湖南。”宋人马子严撰的《岳阳甲志》载:“龙窖山(药姑山)在巴陵北,山实峻极,上有雷洞,有石门之洞,山徭居之,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大量的史料都充分表明,至少在明初以前,有瑶族先民聚居于药姑山。
目前该村保存着古井、神台、梯地、石墓、石庙、石柱等瑶族历史遗迹,沉淀着瑶族先民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