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亚文,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科二级教授。
本文主人公简介:
左亚文,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科二级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哲学原理的研究,兼涉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他较早提出了“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文明”的概念,在理论界亦较早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著有《和合思想的当代阐释——唯物辩证法与东方智慧的对话》等著作30余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其中十余篇文章在《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其中一项为重点项目,多项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作者:易剑(湖北通城)
2021年春节,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左亚文教授悄悄回到老家——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栗坪村过年。左教授今年回乡下过年,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因去年疫情之原因“囚”在了武汉过“鼠年”,二是利用“牛年”假期拜访一下乡亲,借“树上居”的清静环境完成自己的学术报告。
尽管左教授回“树上居过牛年”的消息做得保密,还是被崇拜者第一时间获悉。
左教授的母校、杨部中学校长吴三才,大坪乡楹联协会会长胡柳成,药姑山旅游网站黎权龙等。数次电话“骚扰”后,左教授答应正月初三日下午在“树上居”会面。
“树上居”听起来很雅趣,实则是一个很普通二层小楼房,面积不过80平米,室内除了一张床,一个写字桌,几把椅子外,没有其它家什。座落于“一脚踏两省(湘鄂),一眼收四县(临湘、赤壁、崇阳、通城)的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栗坪村的药姑山脚下。
5个人落坐后,中学校长胡三才发出了邀请:“您一个穷山沟里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名牌大学的教授,能否把您的成功过程向母校师生励志一下?”
左教授倾泻曰:“读书六分天赋,四分勤奋。老师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来。老师要以讲台为圣地,讲课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课外的行为举止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左教授补充道:“先建一个老师微信群,我加入。只要老师的心态摆正了,我再来校给学生讲点励志课……”
左教授的出生地是湖北通城,通城县地处湖北省的最南端,与湘赣两省毗邻。湘音不地道,赣调三不像,通城方言极其独特。交谈中,自然而然转入了该话题。左教授诙谐地说:“我也是文革的受害者,在读时老师教我们‘沙恢举义好’(社会主义好),我跟着读沙恢举义好。往往是绿六同音,黎李不分。演讲时常常闹出笑话,因为,上学时根本就没有上过拼音课。自己只好在裤兜兜里装本字典,以备随时查阅。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东南西北的学生终于能听懂我的‘普通话’——一种杂有赣方言特点的湖南普通话!”
说到此,左教授翘起了二郎腿,手舞足蹈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花甲有五的老头……
不忍多耽误左教授的宝贵时间,我们四人起身告别。谁知,“树上居”门口已经排好了好几拨求见的人群。
没想到,大教授回小村过年,这么受追捧。这说明,如今的乡下农村,尊重知识、敬重名师已蔚然成风。
我们衷心祝愿左亚文教授幸福安康,更期盼他常回家看看。